跟岗研修促发展 笃行致远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3-05-02 14:52:00 人气: 来源:西部教育研究院
——大邑县“未来校(园)长”孵化营(学前组)
在西航港幼儿园开展第5、第6期课程培训暨跟岗研修活动
2023年4月27日—29日,大邑县“未来校(园)长孵化营”(学前组)的12名学员走进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幼儿园,举行了为期2天半的第5、第6期课程培训暨跟岗研修培训。
环境观摩 赋新能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教师应该创设适宜的游戏区域环境和材料,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在班级环境观摩过程中,解说老师分别根据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特征和本班实际情况,从种植角的创设、功能墙的设置、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并重讲解了“创设缘由”和“幼儿与环境对话”。
随后,学员们还参观了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富有挑战的的野战区、充满童趣的森林小屋、发生着许多儿童故事的种植区、住着可爱小动物的饲养区……,学员们每走过一个区域,都驻足拍照,还不时向解说老师提出问题。
随着对双流区西航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全面而深入地的了解,参培学员们纷纷感叹:西幼的户外环境创设更多的是基于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从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出发,充分体现了环境的互动性、教育性、生长力,满足每一位儿童与环境互动的需求,让他们的学习在环境中悄然发生。尤其是将数学认知和科学探究的发展目标有机地融合在班级墙面创设和材料投放中,令学员们深受启发。
专题分享 促提升
培训中,西航港幼儿园李丹园长以《“茁”而向上,“卓”行致远》为题,为学员们带来了关于园所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的专题分享。她分别阐述了西幼“卓”文化下的精神系统、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重点解答了幼儿园办学管理中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如:如何以主动探究为抓手,引导幼儿深度学习?如何以研训为抓手,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如何以“家园联动”为动力,“整合式”促进种子课程实施?西航港幼儿园“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路径促进我们思行至远。
随后,三位老师分享了本班的课程故事,小班《冬天来了,小乌龟要冬眠吗?》、中班《圆滚滚的玩具》、大班《今天,你做核酸了吗?》,详实的案例印证着西幼课程实施的真实、扎实和有效。
案例教学 共同频
在西航港幼儿园李丹园长和大邑县“未来校(园)长孵化营”(学前组)指导导师叶美蓉老师的共同策划下,西航港幼儿园为学员们提供了一场聚焦“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系列专题分享,包括专题《以动态教研对话教师专业成长——以大班数学专项教研活动为例》、大班数学课例展示《好玩的扑克牌》及中班数学个别化游戏案例分享《棋乐园》。专题分享中的数学专项教研、数学活动中儿童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案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专业支持都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公不作美,因培训当天下雨,原计划进行的大户外活动现场观摩计划只能被迫取消,但西幼为学员们精心准备的游戏宣传视频,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西幼大户外游戏中孩子的自在、自主和快乐。
接着,西幼教研组老师进行了专题分享《在“三研三明”中促进幼儿自主决策能力发展——以运动活动为例》,班级老师进行了案例分享《出汗了,我该怎么办?》和《一份游戏计划的诞生》。下午学员们分组观摩了《大中小班幼儿起床及午点环节的准备与组织》,并聆听了小班生活案例分享《衣物整理小能手》。一系列紧紧围绕幼儿自主能力提升这一主题的分享、观摩活动,让学员们系统的了解到如何对幼儿的自主决策、自主实践进行观察、分析和支持。
分享交流 悟成长
导师叶美蓉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回归生活,看见经历,助推成长》,她分享了一位新教师对班级“预约座位”这一事件的记录,采用一边描述案例一边解读教师教育理念的方式。叶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描述、褒贬适宜的观点,发人深思。
她重点提到: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育案例不是讲教学故事,而应该是以分享案例为载体的人的学习与经历;
——教师要通过现状来分析儿童,看到每一个真实的儿童现有的样态,允许不同节奏的儿童存在,去关注个别儿童,给予差异性指导;
——幼儿是在试错中学习的,教师要给他们自我建构的时间,发现幼儿的错误行为,并在儿童有点滴的变化时发自由衷的点赞;
——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一颗童心,努力学习如何将爱化为行为为幼儿创设“爱”的空间;
——教师要相信儿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应该要有一种师幼共生共荣的生活状态;
……
根据学员的情况,叶老师还推荐了《人事如何学习的》、《当数学遇上游戏》、《发现、理解、支持》《心流》等书籍,要求学员们要勤于阅读、善于学习、乐于思考。
短暂的跟岗研修很快就结束了,学员们通过走进班级、走近幼儿,全方面、多角度体验西航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与老师们相互学习、交流,聆听专家的指导,学有所获。
学员们表示:此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不仅是有实效、有深度的专业学习,更是有温度、有意义的教育启迪,切身体会到环境的教育价值、儿童自主探索的路径、师幼互动的内涵,相信此次学习对学员们今后的教育实践将会有很深的指导意义。
供稿:叶兆江
审稿:鄢志刚
校对:税筱菲